波光潋滟的京杭大运河,为青县“漂”来了红木文化。历经岁月洗礼,红木文化已在青县发展传承600多年。近年来,青县积极打造中古红木文化小镇,引领带动当地红木产业蓬勃发展。目前,小镇周边的红木家具生产销售企业已从2012年的七八百家发展至现在的近4000家,该产业不仅成为稳市场主体、稳就业的重要载体,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。
走进位于青县流河镇的中古红木文化小镇,白墙黛瓦、小桥流水,一派古色古香。“青县的红木文化依托大运河而生。”中古红木文化小镇党支部书记王晓海说,青县自古出木匠、泥瓦匠和厨师三种工匠,因为距离北京较近,又拥有大运河这条古代的“高速公路”,所以大批民间优秀匠人被征召进宫,这些人告老还乡后,又会有一批新人补充进宫,使得宫廷木艺与民间木艺不断交流融合。在这种背景下,青县成为中国古典家具的“京作”工艺发祥地之一。
多年来,青县以红木文化为引领,大力发展红木古典家具产业。2012年,当地正式启动建设中古红木文化小镇,目前已带动周边红木企业从七八百家发展至近4000家,行业总资产近百亿元,初步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。
“仅小镇所在的青县流河镇,就有红木古典家具加工制造企业920余家。全镇3.4万余人口中,就有1万余人从事红木产业。”王晓海说,蓬勃发展的红木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稳就业、保市场主体的抓手,也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,更成为助力农旅结合、乡村振兴的平台。
如今,小镇吸引了百余家知名企业入驻,其中既有昌盛元、凯华等优秀本土企业,也有北京太和木作、杰佳苑、理木工坊、天津圣逸轩红木等一批全国领军企业。
凯华明清家具总经理郭凯华说,以往企业都是单打独斗,入驻中古红木文化小镇后,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。尤其近几年,在青县县委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青县红木产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。
在中古红木文化小镇,记者见到了“京梳子”非遗传承人董良,他为记者展示了利用榫卯工艺为木梳插齿的过程。
董良从小在运河岸边长大,下河捉鱼和看长辈修补老家具,成为他儿时最美好的回忆。几年前,他辞去北京的工作回乡创业,致力于将运河文化与红木文化相结合,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。2019年,他以一把名为“母恩”的红木梳子,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上获文创家居类别一等奖。随后,他又创作了全长1794厘米的“大运梳”,这把梳子集榫卯、镶嵌、浮雕、金漆等工艺于一身,代表着青县红木文创产品创作的新高峰。在去年举办的沧州市旅发大会上,他创作的“镇海吼”按摩梳一经推出广受好评。“我想以梳子为载体,通过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,传承红木文化,讲好运河故事。”董良说。
“匠人用匠心,匠心做匠品。大到架子床、顶箱柜,小到富贵凳、手串文玩,我们都严格依循传统工艺工法,精工细作,用良心做良品求良誉,力求将每一件产品都打造成独有的艺术孤品。”王晓海说。
目前,中古红木文化小镇已引进清华美院、中国美院、河北美院等多个国内设计团队,在传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,充分挖掘文化内涵,为红木产业持续注入新的生命力。(代晴 崔上 董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