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走进安次区杨税务镇和平村“麦香庭”农场,只见大棚分布错落有致,猪羊鸡鸭成群,各种蔬菜瓜果长势喜人。工人们正忙着对成熟的韭菜、黄瓜、茄子等蔬菜进行采收、分拣、打包、称重、装车,一派忙碌景象。
“农场主要以大田作物、大棚蔬菜瓜果种植和黑猪、山羊及禽类饲养为主,发展种、养、殖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,生产绿色健康农副产品,通过‘合同制’‘会员制’‘订单式’的方式,把农副产品直接从农场送到客户的餐桌上,从源头上保证产品安全和品质。现在,客户越来越多。”尝到家庭农场经营甜头的“麦香庭”农场主侯东东高兴地说。
据介绍,该农场2016年成立,面积320余亩,种植了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红薯、韭菜、黄瓜等20余种农作物,饲养了波尔山羊、绵羊、黑猪、鸡鸭鹅等家畜家禽10余种,每年稳定收入在30万元以上。侯东东说,当前,我们正在逐步扩大农场规模,建立‘农场+基地+农户’的新业态模式,打造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。
与“麦香庭”农场以种、养、殖循环模式不同,在位于安次区仇庄镇祝马房村的“京首福”家庭农场则是在种、养、殖的基础上,以团建、亲子、学农科普体验教育、娱乐休闲等活动为主,打造现代化家庭农场教育综合体。宁静的池塘边,几位游客正在钓鱼、赏荷。池塘中心的小岛上,孩子们指着湖上飞舞的蜻蜓、不时露面的鱼儿,发出阵阵惊喜的尖叫声。
“我们为了让繁忙的都市人可以享受淳朴、自然的田园生活,给孩子们提供与大自然深度接触的机会,从2016年开展自然研学,与廊坊多家学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,先后组织了上千场活动,接待了几万名热爱自然的孩子和家长,享有较高的品牌度和影响力。”该家庭农场负责人严靖介绍。
安次区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杨桂海说:“安次区现已培育各类家庭农场65家。其中,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,市级示范家庭农村15家,县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;发展农业合作社414家,省级示范社7家,市级示范社6家,区级示范社3家,涵盖了蔬菜、瓜果、畜牧、水产等多个领域。这些市场经营主体带动大批农户就业增收,已成为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。”
近年来,该区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,积极探索和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,不断完善政策、资金、技术等支持体系,鼓励各类人才兴办家庭农场,积极培育家庭农场、农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,通过集约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经营,激活农业发展潜能,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为乡村振兴注入“新动能”。( 胡紫惠 杨佳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