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成成(左)参与村内民宿建设。受访者供图
■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姚建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■王丹青
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,一条畅通、整洁的公路穿过村庄,农家大院、精品民宿错落有致,眼前青山绿水的秀丽模样,很难让人想象这里曾是被称作“有女莫嫁西墙峪,光有大山没有地”的穷山村。
西墙峪的巨变,“90后兵支书”王成成感触最深。2019年夏天,临沂市委组织部出台面向退役军人招考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政策,26岁的王成成通过考试,来到西墙峪村担任党支部书记。
刚来西墙峪时的场景让她印象深刻:村子三面环山,只有一条不到3米宽的土路,条件十分简陋,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1.2万元左右。对王成成来说,这的确是个不小的考验。
上任后,她面对的第一场“考试”,是台风“利奇马”。那时,她一边密切关注台风动向,一边检查路面房屋,并迅速转移、妥善安置住在山峪里的100余名群众。安全度过台风危机的村民们对这位年轻的村支书多了几分信任。
面对台风席卷过后满目狼藉的土路,王成成更坚定了“要让西墙峪脱胎换骨”的决心。经过她的积极争取,西墙峪在院东头镇党委、政府的帮助下,通过与隔壁村置换土地,把入村的路拓宽到7米,铺上了沥青。
让王成成和村民没想到的是,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这条新修好的路来到了村里。
西墙峪因村西山高似墙而得名。三面环山的地形,使得这里山高林密、便于隐蔽。抗战时期西墙峪是山东纵队指挥机关、鲁中军区司令部所在地,胡奇才、王建安、罗舜初等开国将军曾在村里战斗生活过,320多名八路军伤病员得到村民的掩护救助,因此西墙峪有了“山纵的好后勤”“抗战堡垒村”等美誉。
红色文化+绿水青山,让王成成一下就找到了方向。“革命战争年代,西墙峪是讲大局、做奉献的标杆。乡村振兴新征程上,西墙峪要继续争当标杆。”王成成和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积极争取资金,修缮了藏兵洞、野战医院医疗所、将军旧居等,结合实施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整治”工程,建设亲水平台、木栈道、景观水面水坝,盘活闲置宅基地,发展农家乐8家、精品民宿12套、旅游商品经营平台1处,38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。
如今的西墙峪村早已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,获评省级景区化村庄、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,以西墙峪为中心的民宿区,还被授予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。2022年,西墙峪村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2.8万元。
“节假日期间,村里民宿全部满客。”王成成说,开办农家乐的村民去年年收入在8万元左右,预计今年能超20万元。未来,西墙峪村将着力打造3A级景区,借助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,走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。
像王成成这样的“兵支书”还有很多。据介绍,为了更好地传承、弘扬沂蒙精神,临沂近年来在红色旅游+绿色生态的道路上不断创新,针对乡村人才短缺、产业竞争力弱、乡村发展活力不足等难题,优选了11140名“兵支书”,占全市村支书人数的27.8%。
王成成也希望在不远的未来,有更多年轻人能回到家乡,做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头人。